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

2023-01-12 21:53:39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,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,发展数字贸易,加快建设贸易强国。”对外贸易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、面向世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,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。建设贸易强国,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、提升国际经济地位、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。

迈向现代化强国背景下的贸易强国建设

贸易强国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建设贸易强国,规模是基础,质量和效益好、竞争力强、国际分工地位高是重要特征,与贸易相关的产业、投资、货币金融、科技创新、国际规则制定是重要配套和保障。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社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,各领域建设与发展紧密关联、相互支撑。建设贸易强国不仅涉及对外贸易领域,也事关开放、产业、投资、金融、科技、国际经贸关系等领域发展,与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的建成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、文化强国、体育强国、制造强国、网络强国等一道,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当统筹协作、一体推进。

贸易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。纵观全球数百年来大国兴衰历史,国际贸易是决定强国兴衰轮替的重要力量。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兴衰史也表明,开放的时代,是繁盛的时代、快速发展的时代;封闭的时期,则是落后的时期、发展迟缓的时期。新时代十年,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,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全球化,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,广交天下朋友,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搭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开放合作平台,促进贸易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。

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具有坚实经济产业基础。过去十年,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,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.5%,提高7.2个百分点;制造业规模、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;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、高速公路网,机场港口、水利、能源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.8万亿元,居世界第二位,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,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。

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

货物贸易发展质量水平持续提升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.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.1万亿元,国际市场份额相应地从10.4%提升至13.5%。自2017年以来,中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。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持续跃升,出口产品质量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升。外贸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中国在与欧盟、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经贸往来的同时,积极开拓东盟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。2021年,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.4%,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。

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不断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,搭建服务贸易发展载体和平台,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。过去十年,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,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,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稳中有进。中国形成了28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、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服务贸易发展平台载体体系。2012年到2021年,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4829亿美元增长至8212亿美元,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二位。

数字贸易加快探索与发展。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。2019年11月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提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,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。2021年10月,商务部等24部门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服务贸易发展规划》,首次将“数字贸易”列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。近年来,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快速发展,直播电商、社交电商、工业品跨境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创新,跨境电商延伸的数字支付、数字金融、数字营销、数字物流等推动贸易数字化加速发展。2021年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.92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8.6%。数字文化、云服务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卫星导航服务、离岸服务外包等数字服务贸易逆势增长。

未来,只有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,不断提升外贸质量效益,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。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,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,需在科学研判内外部形势的基础上,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,从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、发展数字贸易等方面切实发力